兰州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
兰州市地处我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的区位优势,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在全国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兰州市的生态保护问题不仅涉及到全市360多万人口的人居环境,而且涉及到整个西北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的安全。
“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的美丽兰州”成为兰州市落实“3341”项目工程的中心目标,全面推进“林业生态、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生态新区、治污攻坚、生态富民”六大行动计划,探索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新路子,力争到2016年,使兰州市生态、大气、生产生活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大气环境净化。
为此,兰州市政府提出实施《兰州市生态保护项目》。我院环境工程所承担了项目前期《甘肃兰州市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并于2013年5月编制完成了上述3项可行性研究报告。
该项目是在兰州城郊南部天然森林与南山人工林之间的断带区内实施“兰州市南部山地森林屏障”生态建设工程,实施兰州市境内“甘肃兴隆山”和“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项目,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维持区域生态平衡、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构建完整的“兰州市生态屏障”,以期改善兰州人居环境,“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的美丽兰州”,构建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
为科学合理的划定乡镇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加强乡镇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和管理,建立完善水源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乡镇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甘肃省环境保护厅于2013年4月以甘环函[2013]96号文下发《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的函》,全面推开甘肃省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兰州市环境保护局也以兰环函[2013]18号文下发《关于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根据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要求,我院受兰州市七里河区政府、榆中县政府、永登县政府和皋兰县政府的委托,由环境工程所对兰州市七里河区、榆中县、永登县和皋兰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了划分,并编制完成了上述4个区、县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为科学合理的划定乡镇集中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加强乡镇集中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和管理,建立完善水源地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障乡镇人民群众饮水安全,甘肃省环境保护厅于2013年4月以甘环函[2013]96号文下发《甘肃省环境保护厅关于开展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的函》,全面推开甘肃省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兰州市环境保护局也以兰环函[2013]18号文下发《关于切实做好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根据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工作要求,我院受兰州市七里河区政府、榆中县政府、永登县政府和皋兰县政府的委托,由环境工程所对兰州市七里河区、榆中县、永登县和皋兰县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进行了划分,并编制完成了上述4个区、县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兰州市地处我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的区位优势,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在全国发展稳定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兰州市的生态保护问题不仅涉及到全市360多万人口的人居环境,而且涉及到整个西北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的安全。
“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的美丽兰州”成为兰州市落实“3341”项目工程的中心目标,全面推进“林业生态、美丽城市、美丽乡村、生态新区、治污攻坚、生态富民”六大行动计划,探索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新路子,力争到2016年,使兰州市生态、大气、生产生活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改善、大气环境净化。
为此,兰州市政府提出实施《兰州市生态保护项目》。我院环境工程所承担了项目前期《甘肃兰州市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专项资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并于2013年5月编制完成了上述3项可行性研究报告。
该项目是在兰州城郊南部天然森林与南山人工林之间的断带区内实施“兰州市南部山地森林屏障”生态建设工程,实施兰州市境内“甘肃兴隆山”和“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项目,提高保护区管理水平,维持区域生态平衡、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进一步构建完整的“兰州市生态屏障”,以期改善兰州人居环境,“建设生态环境良好的美丽兰州”,构建西北地区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社会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